作者:唐秋荣严大禹
前言:磷是由美国雪佛龙公司于年开发的一种低毒、广谱、高效的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该品种施用后被作物吸收传导的同时,通过触杀、胃毒和熏蒸的方式同步作用于害虫,可同时防控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叶螨类等多种害虫。由于该品种在田间应用中综合防控能力突出,且持效时间长,在国际市场的使用量一直很大,年, 磷在全球杀虫剂销售排行榜上雄居第8位,总销售额为5.15亿美元,是排名前10的品种中除毒死蜱以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不过回顾和对比该产品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两种截然不同的轨迹却耐人寻味。
磷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年, 磷在国外上市后,中国的农药工业先驱者迅速跟进开发,并在年开发成功。随后,广州市农药化工研究所等国内机构进行了大面积的田间试验,验证了该产品的优异防效。但遗憾的是,受制于用药习惯、成本等因素,在之后的三十年里, 磷在国内市场一直默默无闻。一直到年农业部第号令要求从年1月1日起全面禁用 磷时,为抢占 磷腾退出的巨大市场空间,大量含量不等的 磷乳油产品被推向市场,一些企业甚至于刻意对产品名称中除“ 磷”三个字外的“ ”进行了模糊处理,以期抢占市场。对 磷产品的替代是成功的,~年, 磷在国内市场的体量迅速达到了数万吨的规模。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推广方式不能替代扎实的田间试验、示范等基础工作,整个市场对这一品种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水平。市场的兴奋退却之后,在缺乏充分的田间试验和有效的应用方案的条件下, 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