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大丰收胜伟集团生态示范园区收

                            

金秋十月,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也喜获丰收。近日,记者来到胜伟集团生态示范园区,农民们正在把晒干的花生装到编织袋里,剥开后的花生果实颗粒饱满、色泽均匀。一位弯腰往袋子里装着花生的工作人员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第一次在盐碱地种花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收成,我们用6亩地,大概收获了斤。你们看旁边那些袋子里都是今年的花生,一袋子大概三四十斤,这些花生大概能装袋呢!”站在一旁帮忙收花生的胜伟集团品牌部负责人张美静剥开一个花生给记者介绍说:“盐碱地种出来的花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对人体起抗老化的作用,吃了之后好处很多。”

在示范园工作的董建林扛着铁锹走进地里,他一铲子下去,埋在地里的红薯就被他提溜出来,红薯个头要比普通地里的大上很多,一株能结五六个。他介绍说,生态园所有的养料都是有机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地里的干草都是工人一株一株拔起来的。这片土地把盐碱处理完之后,养分特别足,所以红薯个个长得都和西瓜一样大。据了解,盐碱地土质中盐和碱性物质含量高,会对植物产生“盐胁迫”效应,为了对抗土壤的“盐胁迫”效应,盐碱地植物植株和果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植物细胞内的可溶性糖、氨基酸、脯氨酸和甜菜碱等营养物质含量明显提高。因此,盐碱地上出产的特色农作物,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

盐碱地里种作物已成为滨海区的特色新景象,“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粮。”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原先我们这片盐碱地寸草不生,后来经过改造盐碱地,把这片土地变成了可以种植碱地特色农作物的稀缺土地资源。长出的果实也比较丰硕,听说还获得了国家认证的专利了。”田里劳作的农民兴奋地说道。

生态循环,高效利用。记者看到红薯地里光秃秃的,只剩下红薯埋在地里,红薯叶不见踪影,董建林解释道:“我们提前把地瓜秧子割了,作为饲料给畜牧场的牛吃掉了。这样我们的牧牛长得壮,地里农物长得好,也算实现了双赢吧。”胜伟集团利用亩盐碱地示范园,通过了有机土地认证。建设了现代化盐碱地生态示范园区,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持续输出碱地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盐碱地上的产业化运营,开创了一个盐碱地上的碱悦生活新型态。

记者

刘继田

编辑

徐欣颖

审核

于彬

原标题:《盐碱地里大丰收——胜伟集团生态示范园区收割农作物现场见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zhouzx.com/afhgx/380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