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忆童年

酸甜苦辣忆童年

□黄伯益

家乡有谚云:蒙蒙细雨湿衣裳,豆腐小菜败家当。

居家过日子,节俭是第一美德。体现在吃菜上,就是以经济为准,所以显得有些不计口味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什么经济就吃什么。

虽然,每逢春节,家家厨房的门前都会贴上“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的对联,那也只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那虽是陈年旧俗了,于今的乡村早已是五味调和百味香的盛世,但每每回想起那五味杂陈的童年滋味,仍有丝丝暖意涌上心头。

1)五味之酸

老家人吃酸菜,不像是东北人有意为之。

蔬菜季节便防了断青的日子,于是乎,家家便有几口大腌菜缸。腌菜是件技术活,侍弄不好,咸菜就腌成酸菜了。

小时候,家里的蒜苔豇豆大都是浸泡酸了之后才开缸的。那个酸哟,用父亲的话说,真叫酸得“咬人”。现在,我一听到或想到盐豇豆盐蒜苔什么的,仍会流口水。

酸菜尽管不讨人喜欢,但它还是有其优点的,那就是下饭。一要酸蒜苔或酸豇豆足可以就一两碗稀饭。

2)五味之甜

老家人没有吃甜菜的习惯,却有吃糖稀饭的嗜好。一碗稀饭拌糖搁凉之后,呼呼噜噜,一气呵成。

究其实,甜食在老家是一种“礼节食品”。来客人了,招待以糖荷包蛋;小孩儿过三天,得要请全村人吃甜面疙瘩。

近来,乡亲们偶尔也会吃上一次糖醋鱼,觉得甜菜还是好吃的。

3)五味之苦

可能是由于家乡太穷,乡亲们吃苦吃怕了,所以,在饮食上,便将苦拒之于五味之外。

但是,他们并不拒绝吃苦药。

在乡亲们看来,药越苦,药性才越足,便越能治病救人,良药苦口嘛。一剂草药他们会反复熬煮了来喝,有的还嚼吞过苦涩不堪的药渣。

看来,只要是有益于生命的苦,我的乡亲们还是吃得的。

4)五味之辣

在老家,辣椒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种的。

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将辣椒烧熟了就饭吃。另外,还可以将烧熟了的辣椒切碎,搁点盐,放进一碗热稀饭里一搅和,就是一道家常菜——辣椒饭。

我曾硬着头皮厚着舌头吃了几次,那真是红光满面,大汗淋漓。

最考究的一种吃法,就是将成串的辣椒挂红、晒干、铰碎,加点熟芝麻或熟黄豆粒,装进瓶里,拿香油一浸泡,就是香辣可口的自制辣椒油了。

想吃辣,得捡那些尖头细腰的线辣子来吃。

现在的辣椒又肥又大,越来越不辣,还有一股子青气,乡亲们称这种不辣的东西为菜大辣,也青椒炒大豆青椒炒肉丝地吃了起来。

那不是吃辣,而是在吃味了。

5)五味之臭

这里的臭,就是老家有名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有两种吃法。

一种是臭豆腐卷。将二薄卷成卷,放进臭箱里,一天一夜之后,便臭出了一身白毛。

吃时,打横切片,放油锅里煎到两面焦黄,搁荆芥,然后撒点盐,喷点酱油,就可以了。

喜欢吃辣的,可以再放一些青椒,是佐洒佳品。但是,不臭。

真正臭的,是一种家酿的臭豆腐。

原料是盐和大块的水豆腐。先将大块的水豆腐下冷水锅里煮透,晾凉,然后切成小丁,加盐,装进坛子里,封了口,过上三五天就可以吃了。

真正出味,得等二十来天后,那些豆腐丁就臭成豆腐泥了,那味才正宗地道。

吃时,用勺子舀上一小碟,调上点辣椒油,就行了。

这种臭豆腐泥,闻起来特臭,吃起来却特香。配上大米稀饭,实为味中绝对。

乡亲们说,臭得有味。不论什么,有味就行。

6)五味之咸

如果要说出老家人的正宗口味,那就是咸了。

前面说过,老家人喜欢吃腌咸菜,这主要是因为吃咸菜既方便又省简。

老家的咸菜,有用大缸腌的。

制作简单,但凡菜蔬之类的东西,洗净了就可以整棵整块地扔进盐卤水里浸泡,吃时再改刀切段。如盐萝卜、盐辣椒、盐豇豆等等。

最好吃的是腌箭杆白,它比雪里蕻更香脆,配上青蒜、红椒和五花肉丁一炒,下酒又下饭。

另一种是用小坛子腌的。

这是一件较细致的活。比如腌萝卜,将萝卜洗净切丝后,用沸水烫一下,晾干,放在盆里用细盐揉搓均匀,加姜末、韭菜段,腌制一会,再装进小坛里密封。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加白糖封口。

这样腌制的小菜,不易变酸,吃起来脆香可口。

咸菜中的上品,就是咸鸭蛋。

腌制咸鸭蛋也较特殊。积累了足够的鸭蛋后,去野外弄回一盆黄土,和成稠泥,然后将洗净的鸭蛋放泥盆里打一个翻身,裹了层泥衣后,再在盐碗里蘸一层盐,装坛封口,十天半月就腌好了。

咸鸭蛋洗净煮熟,切开,白肉红黄,色彩鲜艳,诱人食欲。装在盘里,还可以拼成菊花图案,看得人美滋滋的。

不过,那时,咸鸭蛋只有五月端午那天才能吃到。其余的,都留着待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zhouzx.com/afhpz/335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