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别闹了关于转基因食品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516/4853033.html

笔者今天去超市shopping,给我家小主选购他最喜欢吃的圣女果的,这时候听到旁边一个大妈低声对我说,姑娘,别买这个,这个是转基因食品,吃了致癌!我一听,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谣言了,还有人信啊。于是发扬我“食品安全科普到家”的理念,我就把圣女果的祖宗十八代都扒出来了。“大姨啊,圣女果不是转基因食品,它就是西红柿最原始的品种,早在五百年前的南美洲这个就是番茄的最初形态,BlahBlahBlahBlah……..”正当我说的正带劲的时候,一抬头大妈早已不知飘向何方。

回来以后我深有感触啊,因为前不久带着我家小主去娘家的时候我老娘还煞有其事的说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不要给宝宝吃……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就给那些被误传为转基因的食物洗清冤屈(要是超市碰到的大妈能看到我的文章该有多好_)。

圣女果家史

圣女果,常被称为小西红柿,中文叫做樱桃番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番茄属。果实鲜艳,有红、黄、绿等果色,单果重一般为10~30克,果实以圆球型为主;种子比普通番茄小,心形。密被茸毛,千粒重1.2~1.5千克。

其老家是远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约在公元前年,野生的樱桃番茄(分布于南美洲8种野生番茄之一)被当时的中南美洲统治者——阿兹特克人收进了自家菜园,果如其名,这些番茄有着同樱桃比肩的苗条身材。

在16世纪初,欧洲人刚刚踏上南美大陆上的时候,就对这些长着漂亮的果实的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将它们搬回了欧洲大陆。只不过,这些番茄被送进了花圃而不是菜园。据说这个“错误”的放置,是因为一本植物书上的一条错误的记载,番茄被打上了有毒品的标签,并且被命名为“狼桃”(wolfpeach)以示其“毒性凶猛”。

直到后来,意大利人开始在匹萨等菜肴中使用番茄,番茄才被真正当做一种蔬菜来推广种植。注意,直到这时,番茄都还是袖珍型。从番茄加入蔬果队伍开始,追求更大更多的番茄果实就成了育种的主要目标。随后,不断地杂交选育,确实让番茄的个头越来越大了。只是,有些标志性的东西似乎遗忘了,这些大番茄不香不甜,甚至连酸味都被省略了,这样的东西完全失去了“狼桃”的个性。

于是农学家又翻出了那些番茄品种的家底。所以,我们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驯化的品种,DNA序列分析的结果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在最近的一些育种开发中,重新开始将那些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头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 的圣女果。

紫薯、彩椒、小黄瓜、甜玉米这些都是转基因食品吗?

根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而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农作物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而紫薯、彩椒、甜玉米和小黄瓜这些蔬菜形状的改变都是育种的结果,和转基因实在是扯不上关系。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说到这里,笔者就给大家再科普一下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所谓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植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

(2)动物性转基因食品。所谓动物性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动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动物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养生长速率快、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动物或动物制品。

(3)微生物转基因食品。所谓微生物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微生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培养一系列对人类有利的新物种。

根据食品中转基因的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增产型、控熟型、保健型、加工型、高营养型和新品种型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由于转基因食品中有些成分是传统食品中从来没有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其他生物基因转入植物,将病毒、细菌和非食物品种的外源基因,以及标记基因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引入食用作物,都是传统育种技术无法实现的。再者,现代遗传工程学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谁也说不清这些遗传改变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因此,各国对这类食品的安全检验要求比用传统方法培育生产的更加严格。截至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

许多食品生物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营养因子,如蛋白质抑制剂、溶血栓、神经毒素等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食品中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效应,当然如果处理不当,某些食品能引起严重的生理问题甚至死亡。在转基因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入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产生各种毒性,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转入的方法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GMO)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包括多向效应。

2.致敏性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转基因作物通常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断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所表达的蛋白如果是已知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人类的不良反应,即使表达蛋白为非已知过敏源,但只要是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也需对其进行评估。

3.抗生素抗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抗生素标记基因。抗生素标记基因是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作物中,用于帮助在植物遗传转化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会有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如抗生素标记基因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产生抗生素抗性,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4.营养价值下降或造成体内营养素紊乱

人为改变了蛋白质组成的食物是否被能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有人认为,导致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位点和外源蛋白质的表达。由于外源基因的来源、导入位点的不同,以及具有随机性,极有可能产生基因缺失、错码等突变,使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物的性状、数量及部位与期望值不符。

当前对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指责和担忧,其实是在某些极端组织的有意误导之下,由于普通公众对生物学知识的缺乏,而出现的社会恐慌。

也有观点表示,有些转基因食品要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农药,因而减少或消除农药对食品的污染,而大家都知道,农药残余过高一直是现在食品安全的大问题。抗病害转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当前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推广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年4月29日,《科学》杂志发表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论文《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指出,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农药施用量减少80%,节省了相当大的开支,同时还降低了农药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中国每年有大约五万农民因为使用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五百人死亡。

吃or不吃,thatsaproblem

实际上转基因有两类极端的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一个就是转基因妖魔化,认为转基因致癌,转基因是美国人的一种阴谋论等等;另外一拨就是认为世界人民都在吃转基因,转基因没有任何问题,所有东西都要搞转基因,这两类极端观点的人容易让大家听到这种声音,我觉得是不理性的,实际上转基因,比如人不直接吃的,这个推广的比较多,人天天吃的转基因,全世界基本上还没有进行大力的推广,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所以,各位都有吃和不吃的选择权,好在各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都做了明文规定。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应用的大国,市场上以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为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个种类和品牌,但美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自愿标识制度。“在美国,食品标注或不标注‘转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决定,但标识必须真实,不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欧盟则实施定量标识制度,即规定食品中某一成分的转基因含量达到该成分的0.9%时须标识,在此阈值之下的可不标识。

目前中国市场上,直接给人食用的转基因食品并不多,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棉花,大豆主要是榨油,玉米多用作做饲料和工业原料。食用油很多都是转基因大豆榨的,但在外包装上都会标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所以,我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有没有“转基因”的标识。而在我国批准引进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还是选择普通的品质,或者选择营养价值相近的食物代替,比如大米和玉米和番木瓜可以不吃少吃,大米和玉米也选择本地原有的那些品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zhouzx.com/afhpz/200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