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价格规律来看,商品涨跌呈现周期性变化,大的周期如康波周期,经济的发展呈现60年节奏性规律,中周期如10年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3年左右的库存周期等等。
交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时间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环,过早或过晚入场,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成败,也影响到企业囤货资金的安全。
01农产品
M豆粕
豆粕季节性消费特点较为明显,农产品季节性规律受到天气周期的变化规律,通常呈现四年一个周期,其背后的力量是厄尔尼诺的自然力量。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平均每4年发生1次,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大约需要4年时间。与豆粕的每4年出现1次价格高点相吻合。
同时,豆粕的价格受到大豆影响,每年1-3月价格有上涨趋势,此时南美大豆进入生长季,天气非常容易炒作,3月底的美国大豆种植意报告陆续出炉,市场围绕预期与现实进行交易,所以在1-3月份价格易涨难跌。
4月份之后,天气炒作基本上结束,同时5月份南美大豆上市,所以在5-6月份价格开始回落,而天气的炒作又开始了。
因为,每年的7月份是北美大豆天气炒作的时点,所以,我们看到豆粕天气炒作月份一年中有两次,天气炒作结束后,8月份价格开始回落。
9-10月美豆进入收货季,全球产量数据比较确定,此时也是下游养殖的需求旺季,所以10月份容易形成年度高点,之后11月-12月份价格再度回落,此时需求一般有所减少,养殖需求降低。
Y豆油
豆油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受制于大豆价格和豆粕的价格影响,一方面有油粕比的制约,即压榨利润的干扰,另一方面,大豆的成本与豆油形成共振。
同时,豆油与菜油,棕油在某些领域形成竞争关系,而原油与棕油生物柴油形成竞争关系,所以油脂的价格影响因素较多。
春节一般是豆油需求旺季,所以在1月份仍然有季节性需求,但是一季度是油脂需求淡季,所以我们看到2-4月份是豆油压力较大的时间点。而一季度是豆粕的炒作天气,强势的表现时间点,所以存在套利机会。
6月份南美大豆开始上市,6月份豆油容易形成价格下跌压力,豆油的旺季在三季度,所以9-11月份形成需求旺季,尤其是10月份价格表现通常最强,豆油需求旺季也会催生化工品的包装的需求。
譬如,瓶片PET的需求大部分也是分布在这个时间段,PET是包装豆油的主要化工原料。
P棕榈油
我们国内棕榈油全部需要进口,国外主产国马来西亚、印尼,一年四季都生产棕榈油产量呈季节性规律变化,每年的2月为当年的最低水平,之后逐月增加,到9-10月达到当年产量的峰值,之后产量又呈下降趋势。
由于棕榈油自身熔点较高,在温度低时容易凝固,所以棕榈油消费随气温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消费量比较大,冬季较小。
每年为4-5月,随着气温回升,棕榈油消费量会上升,6月份南美大豆上市后对于豆粕、豆油形成压力,棕油自然也季节性下跌。
然而,棕油绝对价格低,夏季需求旺季在7-8月,价格容易上涨,主要还是温度最高的时间段,9-12月,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棕榈油消费开始回落,但此时豆油的需求旺季开始,所以我们看到棕油与豆油同样,每年10月价格上涨。
OI菜油
菜油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主要是由于菜籽价格和天气因素影响具有季节性。5-6月新菜籽逐渐上市,6月菜油价格开始回落。
7月多为雨季,菜油属于单产作物,容易引发天气炒作,每年7-8月油脂价格出现上涨,同时也是棕油的价格需求旺季。
9月底随着双节临近需求增大,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以后,气温开始下降,棕榈油的消费逐渐减少,我菜籽油消费开始增加。上图中,棕油的价格在9月开始下跌,季节性需求的影响。
SR白糖
白糖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同时,农作物的生产也有自然的大年、小年之分,所以白糖有三年的自然周期之说。
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国内的食粮主要生产地地广西地区,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集中生产期。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到翌年4月。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我国白糖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销售高峰,大多数年份在6月中旬之后进入纯销售期,5-6月份仍是白糖的消费淡季,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5-6月份,白糖期价多为下跌市况。
这样导致白糖在9月份经常价格下跌,但是10月份有一年中最大的月饼糖料的需求,所以10月份价格开始上涨,旺季结束后需求下滑,价格在11-12月份再度回落。
另外,夏季含糖饮料也进入消费高峰,7-8月天气最热的时间段,往往白糖的价格表现上涨。
LH生猪
猪价整体规律呈现第一季度由高走低,第二季度由低走平,第三季度由低走高,第四季度相对高价运行的态势,整个过程呈现“勺子”型,每年生猪价格在12月和1月相对价格较高,年行情有所变化。
每年3月-5月都处于回调阶段,4月是年度内生猪价格的最低点,过了4月生猪价格不断攀升。
春节期间消费者大鱼大肉,同时蔬菜相继上市,蔬菜的价格不断降低,消费者回归了正常的猪肉消费水平,春节后猪肉价格开回落。
年内生猪价格最高点的区间在7月-9月,9月迎来了生猪价格的年内的最高点,9月中旬的生猪价格开始回落。
02黑色系
HC热卷
RB螺纹钢
螺纹钢价格的季节性规律主要与下游房地产与基建有关,每年2-3月是春节后下游工地集中补库的阶段,需求上升,但是我们看到螺纹的价格在3月经常下跌。
主要在于螺纹在冬储的习惯,春节前开始补库存,所以每年的10月-次年1月,冬储需求支撑价格上涨。
3-5月涨跌互现,主要在于复工预期已经交易结束,而每年5月雨水较多,引发需求下降,所以从3-5月价格开始回落,但是5月形成阶段性底部,因为下半年的需求仍然可以交易。
6-8月是传统夏季高温淡季,所以7-8月价格压力开始显现,但是这里形成的底部又为金九银十的上涨形成支撑。
1月、7月、12月上涨的概率最大,达到60%以上。6月、8月上涨概率均为55.56%。10月、11月上涨概率约50%,涨跌概率均等,而2、3、4、5、9月的上涨概率均低于50%,其中5月和9月上涨概率分别为22.22%与12.50%,这意味着在5月、9月下跌概率较大。
I铁矿
铁矿主要还是外盘定价,春节前11月-次年1月铁矿的价格以上涨居多,而在每年的8月-10月价格下跌居多。
这一规律与螺纹类似,主要受到于黑色上下游关系的影响,铁矿与螺纹类似,在每年的3月与8月容易形成下跌趋势。
铁矿的需求是看铁水产量,铁水产量一般每年2-3月出现明显下行,随后震荡回升,然后7-9月处于高位,而后趋于下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3月与8月价格容易形成下跌。
由于铁矿的运输物流时间较长,所以在春节前,钢厂提前增加自身铁矿石库存,以备过节期间生产需要,同时钢厂冬储补库农历十月中旬后陆续开始,节前最后一周结束,铁矿石现货价格往往会在春节前季节性走高,钢厂的铁矿石冬储行为会导致铁矿石在每年冬季季节性上涨,历年12月铁矿石上涨概率超过95%。
螺矿比在农历10月中旬后往往都会季节性走弱,钢厂利润也是众多资金进行交易的标的。
JM焦煤
同样是炼钢的原料,铁矿每年在春节前11月-次年1月易涨难跌,而焦煤的价格在12月份容易出现下跌,焦煤的价格上涨旺季主要在2月份,焦煤期货上市2月份价格上涨5次、下跌1次,上涨概率83%,平均涨幅4%。
从焦煤的价格季节性来看,9月份合约交割前是偏强的合约,而01合约也是交割前价格偏强,05属于偏弱的合约。
4-5月份的焦煤价格容易下跌,但是4-5月份的铁矿通常表现价格强势,螺纹在5月份表现弱势。
J焦炭
焦炭每年的1-2月份表现偏强,进入3月份螺纹的价格季节性下跌,会引发焦炭价格形成压力,但是3月份焦炭的需求经过下跌后,开始企稳恢复至夏季,6-7月份形成价格高点。
后期需求降低,夏季影响螺纹的季工需求降低,所以焦炭的价格8月份开始下跌,我们回过头去看螺纹,铁矿也均是在8月份始大幅下跌。
市场季节性效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3月后,焦炭市场需求启动,价格上涨概率较大;二是进入盛夏之后,焦炭需求量与产量同步小幅下滑,价格以下跌为主,并持续处于相对低位;三是进入11月后,焦炭价格会持续回升,并一直延续到春节后一个月左右。
10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月份,每年的10月份,螺纹,铁矿,焦炭,焦炭价格均下跌,形成低点。
03能化类
WTI原油
SC原油
原油的价格受政治,军事影响比较大,同时也是受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故价格波动性比较大。
原油需求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是汽油消费高峰,冬季则是取暖油需求高峰,这两个阶段,原油需求量通常都会达到年内高位。但是我们看每年的7月-9月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很强,通常下跌居多。
一般原油的需求在7月达到高位,但是市场交易预期通常提前,所以7月份需求高峰后开始下降,另外11月份通常是原油下跌的月份,这为12月-次年1月价格上涨提供基础。
每年的2月份也是原油容易上涨,像年美国严寒天气等自然灾害经常袭击,年的1月日本出现严重寒潮,是否发生连锁反应需要